每年秋后部分規模豬場都有豬只發生裂蹄病,特別是從10月、11月開始,12月最為嚴重;生長性能好的母豬如新美系、新丹系長白,更加容易發生。按照一線豬場管理者的直覺,這些裂蹄病豬只,生物素缺乏了。
在此,我要表達一個觀點:生物素缺乏會引起裂蹄,但裂蹄不一定是生物素缺乏引起。
腿跛造成的應激和疼痛會損害動物的繁殖生理,導致母豬無法發情和妊娠。人工授精時,疼痛可能會干擾催產素的釋放,影響子宮收縮以及精子有效運輸到受精點。腿跛母豬不情愿站立起來采食和飲水,這會進一步造成體況下降、尿道和外生殖器官感染以及繁殖障礙。
此外,腿跛母豬斷奶前壓死仔豬的風險很大(Defra,2005)。由于腿跛,母豬敏捷度下降,危險時從仔豬處移開以及對仔豬因擠壓出現痛苦叫聲的快速反應能力都有所降低。
除了繁殖障礙,腿跛是未成熟小母豬淘汰的第二大原因,對于第1和第2胎母豬因此原因被淘汰的比例大約為16%~17%(Dagorn 等,1979;D'Allaire等,1987;Dijkhuizen等, 1989;Stein 等,1990;Lucia等,2000)。在對養殖場記錄所做的調查中(Boyle 等1998)發現,所有第1胎淘汰的母豬中,運動障礙母豬所占比例接近32%!
腿軟蹄裂原因何在?
1、品種
◆瘦肉型品種和品系中如新美系、新丹系長白、大約克夏、杜洛克和漢普夏等更易發生
◆肢蹄纖細的豬最易患此病
◆我國地方品種及其與外來品種的雜交后代豬極少發生該病
2、骨發育不良
腿無力最主要的原因是骨發育不良(育種--生長快速,飼料報酬高,背膘薄,酮體長,高瘦肉率;5~6月齡時性成熟,但直到18月齡時骨骼才成熟,6~18月齡的青年期正是豬的骨發育不良表現出來的時期)。培育期生長速度過快,蛋白質(賴氨酸)過高
3、生理階段
懷孕豬多發-負重大-懷孕后期的營養應該提高到比哺乳還高,因為吃的少才2.5kg(除能量外)
4、欄舍地面
◆過于光滑地面--飼喂液體飼料時,溢出到塑料地板上的飼料包含高水平可溶性非淀粉多糖,這會使塑料地板表面變得異常危險,因光滑導致生豬出現較多的腿傷
◆過于粗糙的地面--碰傷--葡萄球菌等滋生
◆剛做好的新水泥地面--堿性較強
◆過量使用一些強堿性的消毒水--強堿性(石灰水、酚類、季胺鹽類)--蹄底部腐蝕--結痂
5、季節
秋后天氣轉涼很常見--體表毛細血管收縮--營養供應--蹄部脆弱
秋后豬體的適應性調節,體表毛細血管收縮,導致脂類物質分泌減少,蹄部變硬變脆,易出現裂縫,形成蹄病鈣磷缺乏、比例失調、維生素D合成減少
6、生物素缺乏
◆生物素分布廣泛且能由腸道微生物合成,生物素需要量少,所以缺乏情況在人和動物都少發生。但生物素缺乏可被某些拮抗劑所誘導。
◆結合生物素的蛋白質:如蛋清損傷,動物飼喂未煮過的蛋清可誘發皮炎和脫發,補充生物素后恢復正常,損傷主要涉及脂質代謝和能量生成異常。
◆某些鏈霉菌的抗生蛋白鏈菌素、抗生蛋白菌素。
◆魚粉里變質脂肪酸能破壞生物素,因此使用劣質魚粉時容易產生生物素缺乏癥。
◆高溫環境妨礙腸道細菌合成生物素。
◆某些谷物(麥麩、小麥、大麥、高粱)和動物來源蛋白質(肉粉、禽產品加工副產品)中只有部分生物素能被利用。
◆飼料發霉、原料的氧化酸敗。
(審核編輯: 豬豬俠)